接触移动WEB前端开发近一年了。在这短短的时间里,我通过吸收源信、神鱼等前辈的经验,以及不断的探索和实战,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Mobile WEB“研发流程”。为什么称其为“R&D”过程而不是“开发”过程,解释如下。首先我们来看一下“研发”的流程图:
1. 为什么要叫“研发”流程?
我们知道,对于传统的WEB前端开发,一般来说,我们需要关注的操作系统/浏览器如下:
操作系统:Windows/MacOS
浏览器:IE (6, 7, 8)/Firefox/Safari/Opera/Chrome
这些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基本情况如下:
市场份额和使用分布相对稳定
相对开放,厂商对开发者的支持更好
不同操作系统下浏览器渲染差异不大
经过前端开发者长期的研究和总结,其渲染特性和标准支持基本众所周知
在移动WEB前端开发领域,情况比较混乱,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复杂得多:
操作系统(平台):Symbian(S40/S60/S80/S90)/iPhoneOS/Android/WM(WinCE)/MTK/Linux/BB/PalmOS/Maemo(Meego)……
内置浏览器:Symbian/Chrome Lite/iPhone Safari/MTK/IE Mobile/BB Browser/Opera (OEM)/…
第三方浏览器:Opera Mini/Opera Mobile/Skyfire/NetFront/UCWEB/QQ浏览器/Go浏览器/.
这些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基本条件是:
市场份额和使用细分不稳定,新机型、新浏览器容易占领市场
大部分内置浏览器不够开放,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厂商对开发者的支持不够好
不同的操作系统、不同的浏览器、同一系统下的不同浏览器、同一浏览器的不同操作系统,甚至同一系统或浏览器的不同版本,都可能造成页面效果的较大差异。差异(很绕口,其实就是排列组合)
由于缺乏对兼容性的研究(尤其是在中国),加上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封闭和不断变化,我们对其特性的把握基本是空白
经过对比,我们很快就会发现,要想我们的Mobile WEB在更多的客户端上完美运行,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掌握各种操作系统、平台、手机浏览器的特性。只有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,才能进一步掌控Mobile WEB兼容性的发展。
因此,“研发”包括“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研究”和“移动WEB开发”两部分。
2. 循序渐进的周期性研究
如前所述,我们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胖子也不是一口饭吃完的。我们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一个长期的研究,不断积累点点滴滴的经验,才能逐渐了解这些特点。此外,移动设备更新换代频繁,新机型、新浏览器日新月异。我们还需要定期跟进最新动态。因此,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定期研究的原因:
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
移动设备更新频繁
在只有一个移动WEB前端开发的情况下,建议每六个月进行一次系统的调研,为兼容性开发打下基础。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,移动端WEB页面的前端开发将以本研究成果为基础,一般不需要对页面进行兼容性测试。对于兼容性测试,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到,下面会再提到。
3. 关于兼容性测试
无论是WEB开发还是移动WEB开发,兼容性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。但在工艺上,后者与前者有很大不同。
WEB前端开发就是在页面开发完成后做浏览器兼容性测试
但是手机WEB前端开发就是在页面开发之前做浏览器兼容性测试
移动端浏览器并不像桌面浏览器那样容易查看完成的页面效果。试想一下,如果和WEB的前端开发流程一样,每完成一个Mobile WEB页面,都需要大量的测试机进行测试对比,找出问题再修改,那就太荒谬了然后再次测试!
因此,我们需要用兼容性测试的结果来指导前端开发:
测试XHTML 的每个公共元素
测试CSS 的每一个公共属性
测试JavaScript 的基本功能支持
测试与移动设备相关的其他点
测试结果整理出来后,我们可以通过它知道哪些元素和属性可以使用,哪些可以避免,并在开发中遵守这些使用约定。
我们专注高端建站,小程序开发、软件系统定制开发、BUG修复、物联网开发、各类API接口对接开发等。十余年开发经验,每一个项目承诺做到满意为止,多一次对比,一定让您多一份收获!